当前位置: 主页 > 成功转化 >

小农经济模式成功向山地特色新型产业化升级

时间:2022-05-20 20:07 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未知

  近段时间,荔波县尧棒村栽培的72亩马铃薯已进入采收阶段,5月28日早晨,尧棒村的村民们成群结队的在地里抢时节采挖马铃薯,仔细分装,路旁边的货运车早已整装待发,将准备好的马铃薯,运往贵阳各大高校进行交接。

  

  据了解,此次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复兴工作队“校农结合”直通车,携手贵州轻工工作技术学院、贵州工业工作技术学院、贵州建设工作技术学院、贵州配备制作工作学院,以1元1斤的价格在尧棒村、茂兰村协助大众出售马铃薯。

  

  “这次咱们尧棒村和茂兰村一共出售了马铃薯七万多斤,咱们工作队经过对接各所高校的资源,了解到各高校的需求也很大,咱们也希望能经过校农结合的方式,可以有用协助咱们荔波县村里的农产品出售,助力乡村复兴。”贵州配备制作工作学院派驻水岩村第一书记杨宇说。

  

  “校农结合”直通车的开通既保证了蔬菜的质量,让学生们吃上了定心菜,尧棒村大众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为了确保尧棒村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玉屏大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了大街机关党支部和樟江园社区党支部深入尧棒村展开“我为大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协助采收,并发动大街干部、社区居民协助出售马铃薯1万多斤。

  

  尧棒村村支书覃荣秋告诉记者,现在没了出售的后顾之虑,往后村里将进一步扩展马铃薯的栽培面积,为更多大众供给增收的机会。

  

  “‘校农结合’协助解决了咱们马铃薯出售难的问题,往后咱们的农产品就可以在家门口卖出去了,就不必担心农产品销路的问题。”荔波县玉屏大街尧棒村村支书覃荣秋说。

  

  “十三五”期间,荔波变“小农经济”为“集群农业”。大力推进乡村产业革命,“1+5+N”农业产业系统全面铺开、裂变晋级,开展特征栽培21.96万亩、规划生态养殖场326个。成功创立省级高效农业演示园区7个,培育龙头企业47家,“两品一标”品牌认证86个。农业产业摆脱了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成功向山地特征新型产业化晋级。荣获全国县域数字农业乡村开展先进县等4项赞誉。

  

  荔波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提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产业服务和支撑保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系统,提高农业产业规划、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把荔波建设成为黔南山地特征农业现代化演示县。到2025年全县农业产业开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销联接更加顺畅,农业绿色开展理念更加结实,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建成“1个千亩蔬菜、1个千亩食用菌、1个千亩铁皮石斛、1个千亩桑园、1个万亩精品水果”等“5个1”栽培演示基地,林下采集达10万亩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0%以上。